改革開放二十年來,我國的
齒輪泵事業獲得了長足的發展,目前我國668個設市城市中,268個城市建有集中供熱設施,_集中供熱面積已達86540萬平米。在規模擴張的同時,供熱新技術、新材料、新設備、新工藝不斷得到推廣應用。展望2010年,隨著我國加入WTO,集中供熱將面臨新的競爭和挑戰,我們要進一步解放思想,大膽創新,在推進技術創新中步子更大一些、更快一些,加快科技成果的轉化和應用,使供熱系統工藝、設備、設計、施工和管理的技術水平有較大提高,縮小與供熱發達國家的差距,為我國的環境保護和經濟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
要實現供熱技術的進步,關鍵在于抓好兩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完善的技術開發體系;二是推廣供熱節能新技術。
由于缺乏完善的供熱規劃,造成供熱工程短期行為居多,建設項目盲目上馬,有些熱源建成后負荷跟不上,出現大馬拉小車的現象。因此熱源廠的建設要做好前期的規劃工作,避免重復建設,杜絕投資和資源浪費。 集中供熱負荷以采暖和工業負荷為主,生活熱水負荷占的比例很小,集中供熱的效能得不到充分發揮。 二氧化硫污染的問題。我國的供熱鍋爐主要以中小燃煤鍋爐為主,量大面廣。由于中小鍋爐煙氣排放高度低,對城市環境空氣的污染相對較大??刂浦行∪济哄仩t造成的低空污染是_城市環境空氣質量的關鍵之一,因而我們應積極尋求脫硫效率高、運行費用低、一次性投資少的好技術項目。 運行穩定可靠的、適合中小燃煤鍋爐的脫硫技術,在_推廣應用,推進供熱產業的發展。
技術創新體系建設各供熱企業應根據需要及時構筑各具特色的技術創新體系,有條件的大型供熱企業可以組建區域性的供熱技術開發中心,緊密結合集中供熱過程中遇到的技術難點,及時跟蹤國內外供熱行業新技術、新成果,開展技術引進和技術攻關。加強產、學、研合作,有計劃、有組織地引導企業與高校院所開展技術、人才和信息等方面的合作交流,吸引_科技開發人員到供熱企業工作。 增加技術開發投入,企業每年應拿出營業額的5%以上用于科研開發的經費。 推動熱力設計、科研機構體制改革。將現有的熱力設計院改制成科技型企業,對其它的技術開發機構也要采取多種形式改制或轉為科技中介服務機構。組建城市供熱技術產業發展基金,對國家重大供熱技術項目給予重點扶持,鼓勵各供熱企業成立供熱技術開發中心,促進供熱技術的開發和技術成果轉化。對國內現有的熱力設計院進行重組,形成兩到三家具有雄厚研發能力的供熱規劃、設計、研究機構,推動城市供熱的產業升級和技術進步。
加快制定有關技術創新的鼓勵政策。從我國的實際出發,盡快研究制定各種有利于技術創新的政策法規,包括技術創新條例、無形資產評估、技術入股管理等,為技術創新提供可靠的法律_。 建立富有創新能力的高素質人才隊伍。綜合運用各項政策措施,千方百計調動科技人員的創新、創業積極性,激活現有科技資源,把人才和技術優勢轉化為產業和經濟優勢。充分發揮廣大科技人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鼓勵科技人員特別是青年科技人員投身技術創新和科技成果產業化事業,使他們在實踐中盡快鍛煉成長。加大對做出突出貢獻的科技和管理人員的獎勵力度,鼓勵技術創新。 大力開展科普教育,運用科學技術知識、科學方法和科學思想,不斷提高職工的科學素質水平。